•     2023421日下午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圓正啟真酒店存中廳召開了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階段評價咨詢會暨學術委員會年會。

    一、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段元鋒介紹參會嘉賓

    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由東南大學土建交通學部主任王煒教授擔任,委員則包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主任馬林,浙江數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昌將,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黨委書記王建強教授,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東波,同濟大學交通工程系主任孫劍教授,中國智能交通協會副理事長關積珍,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吳建軍教授,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副總裁、交通物流行業總經理張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魯光泉教授以及浙江省交通運輸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韓海航。

    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俊杰,浙江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高新技術部部長曹陽,副部長鉏萍,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崢嶸,整個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團隊以及部分交通工程研究所團隊作為嘉賓參加了此次學術委員會年會。

    二、浙江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高新技術部部長曹陽(于線上)發表開場致辭

    曹部長介紹智慧交通在國家和浙江省建設中的重要性,以及浙江大學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情況和成果。曹部長表示,智慧交通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需求,因此國家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浙江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都把智慧交通系統列入了未來發展和建設的重要內容。隨后,曹部長介紹了浙江大學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情況,強調該中心通過凝聚各方的優勢,形成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團隊,并在高速公路、智能網聯交通系統、城市道路、交通智能管控、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等關鍵技術方面不斷創新突破,服務于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最后,曹部長希望中心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進一步加強與發展科技產業部門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的互動,研究開發產業關鍵共性技術,以高水平的科研引領智慧交通產業的技術進步,并感謝各位委員長期以來對中心和浙江大學的關心和支持。

    三、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崢嶸發表致辭

    劉書記首先對各位專家和嘉賓的到來表示了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并介紹了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中心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接著,她強調了智慧交通在經濟發展和傳統交通行業中的重要性,并指出智慧交通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在此背景下,本次會議旨在研討智慧交通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此后王殿海教授還將代表中心做了一個研究成果的報告,并希望專家們能夠給予具體的指導和關心,推動智慧交通領域的發展。最后,劉書記祝愿各位專家和嘉賓在杭州期間身體健康,并預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

    四、共建單位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周俊杰致辭

    周總主要介紹了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智慧交通領域的合作情況。工程中心圍繞智慧交通領域的多個方向展開工作,包括高速公路、智慧智能交通系統、網聯化、城市道路交通管控智能化,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等。而中控信息則作為共建單位為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了產品中試復雜環境測試以及產業化開發環境,并參與到中心的技術轉化、產業落地等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雙方還在人才培養方面建立了緊密的交流與合作,中控信息在工程中心的幫助下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雙方也打造了實習生實踐基地,為智慧交通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搭建了良好的平臺。未來,中控信息將繼續全力支持工程研究中心的各項工作,共同推動中心建設目標的實現。

    五、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殿海教授作階段評價進展匯報

    王殿海教授詳細介紹了智慧交通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的基本情況,包括資金投入、目標任務、實驗場地等。同時,他還匯報了中心的主要進展以及后續計劃,重點介紹了其機制建設、平臺搭建、人才隊伍、研發內容和相關成果的轉化應用,以及行業影響力。在后續計劃中,他表示他所在的團隊將進一步整合力量,產出標桿成果,并擴大影響力,同時致力于建設國家級平臺,以更好地服務于智慧交通領域的發展。

    六、與會專家發表咨詢意見和建議

    王建強教授:

    浙大做了很多工作和成果,對未來發展提出幾點建議:(1)標準化方面:標準化的工作對未來的發展提到很高的引領,今后可增加相關行業標準方面的研究和工作;(2)國際化方面:國際交流和合作在未來可以進一步開展;(3)未來:凝練創新性方向瞄準國際前沿和需求,進一步聚焦開展相關研究,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前沿技術的突破上可以進一步凝練,在國際上相關工作可以得到進一步突破。

    馬林主任:

        本中心這兩年做了大量工作,無論從研究還是貢獻還是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后續計劃每個問題都非常必要。但后續仍注意以下問題:(1)多學科融合交叉今后如何細化,落實工作比較困難,成立校級機構非常重要,如果形成新的突破,平臺有資源很重要;(2)針對第后續計劃第二點內容,建議更加凝練,真正突破需要回到交通的底層來看,交通控制方面有長期積累,交通控制、高速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等三大方向會涉及很多精確的模型等,比如交叉口信號燈等現實問題的解決。交通基礎設施方面目前智慧化、韌性化,智能化的護理、智能材料和智能結構方面,和我們運行系統如何結合;(3)工程應用可以繼續走下去,特別在新的領域繼續走下去,需要關注研究交通本身的需求。

    王昌將副總:

    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中心的工作仍然可圈可點。有幾個想法想要表述:(1)不要局限在交通工程本身方面,建、管、養都是,可以關注交通基礎設施的健康檢測等方面,沒有統一標準;(2)智慧交通的智慧裝備,比如隧道中的機器人等,隧道中的施工特點是在晚上,因為監控設備出現盲區,也是智慧交通很大的一個研究領域;(3)今后希望加強合作,避免華而不實的合作,比如專利的公開等;(4)現在的智慧交通還是近期的修修補補,著眼本國長遠方向,比如自動駕駛的無人化等,系統如何構建,未來在國內會是領先方向等。

    劉東波副所長:

    看到本中心進展和階段成效非常不容易,幾點感觸和啟發:(1)團隊建設在多學科建設方面,是一個綜合的學科,在承擔項目中發現交通工程的學者的思路不夠開闊,在賦能上需要其他學科的介入;(2)中心的運行,需要有項目和資金上的支持,利于成果轉化;(3)三個大方向都有階段性的成果,可以進一步了解,可以進一步支持,正在申報行業標準看看可否合作可能;(4)在后續工作的推進方面,需要重點關注幾件事情:1信息安全可能會導致我們智能交通技術實現路線發生比較大變化,比如路側邊緣計算中具有隱私性的數據不能使用,很難落實應用,要考慮和關注;2交通控制對應點線面單一化,未來控制對象交互式協同控制,可能是一組或者一類動態對象,交互性,比如通行規則寫入信號控制機等;3數字化互動:這些數字化用在交通中用來做什么?如何處理數字化治理、平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單純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祝中心越做越好!

    孫劍教授:

    幾點建議和啟發:(1)未來是否可增加自動駕駛和自動網聯等方面的研究和關注,跨學科方面擴展可以考慮;(2)支撐條件方面,中心:需要支撐條件的建設,做工程中心的轉化等,實驗條件需要加強和建設;(3)需要定期舉辦聚焦的高水平論壇,形成特色和精品;(4)壓實責任,可以發揮年輕教師的作用,百花齊放。

    關積珍副理事:

    我們中心圍繞智能化、網聯化進展良好,成效突出,圍繞目標梳理現在的成果客觀上還有一些差距,需要好好梳理,幾點建議:(1)三個任務建議適當的擴展和調整,1“高速公路的網聯化”改為“區域公路網的網聯化”,對路網的整體態勢要求比較高;2“城市道路交通的智能管控”改為“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控和智慧出行服務”;3“基礎設施數字化”改為“數字化交通”;(2)要突出特色,對我們而言,特色可以包括研究特色和建設特色,大平臺、大學科、大交通相關的學科都整合起來,如何形成一個建設機制,有助于后續申請;(3)擴大影響,建議有號召力等特色的1前沿的精品會議;2圍繞數智交通、交通控制等精品標準化;3打造精品工程 ;4精品課程,MOOC等。

    魯光泉教授:

    在解決實際問題做了很多扎實的工作,對未來的幾點建議:(1)根據浙江特色梳理出形成本中心交通特色的體系化名片;(2)交叉融合的學科,如何利用浙大的多學科,智慧化的機制需要建立,與合作單位如何建立機制,針對不平衡的交通發展問題如何求解,落地應用轉化過程與銜接需要加強,未來的研究和目前的研究如何過渡和結合。

    韓海航副院長:

    幾點感受:(1)雖然沒有交通學院,交通這樣的系統工程行業如果有這樣的校級支撐平臺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杭州取消限號后,如何通過智能交通來解決擁堵問題,既是前沿研究問題,也是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際中提煉關鍵科學問題;(2)科技廳中有現代交通和智能交通方向,圍繞交通系統來打造整體產業化,整合生態鏈,未來如果發揮標志性工程問題方面可以起到學術引領作用;(3)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在底層上突破,比如目前很多新材料的突破,在分子材料上看的突破等,低成本傳感器等沒有突破。

    王煒教授:

    本中心很多成果,基礎很好,方向很準,和東南的方向基本吻合,成績很大,成績顯著,發展建議:一個關鍵詞“整合”:(1)校內整合:八大學院如何形成一個核心的機制,比如北航形成交通研究院和交通學院,浙大如何整合,有沒有可能形成“交通工程研究院”平臺,比如國際合作項目,最大的成果是對方項目負責人引進,需要有一個叫的響的整合成果;(2)省內整合:浙江有基礎,有企業、有基地、有城市大腦、有高速公路等整合形成省內優勢互補的工程中心;(3)中心整合:要幾家高校工程中心做聯合,一體化融合,一起做一個大的成果,申報大的獎,內容可以回到基礎設施的高質量的發展,比如建設前數字化技術、建設中的建造技術、建設后的管理智能化數字化技術,一前一后數字化非常重要,開發一個TEAM技術體系。

     

    七、專家委員會形成專家咨詢意見


    八、浙江大學建筑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劉崢嶸作會議總結

    非常感謝各位專家來給我們傳經送寶,不管從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做了很好的指引和指導。感謝王殿海教授帶動智慧交通學科的發展,本中心也是一個標志性成果,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績,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對交通學科有了更深的認識,有著更為廣闊的前景和光景,交通領域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的想象力以及革命性的成果,從學院層面一起向學校層面、交通廳、交投的頂層設計去努力,包括重大工程的應用場景,學院進一步加強對交通學科的支持,如何和工程師學院實訓場地的合作。

     


    返回原圖
    /

     

  • 神马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