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

    202211月22

     

    浙江大學早在上世紀40年代,已在土木工程學系下設立了公路工程和鐵道工程專業方向,是我國最早設立道路交通學科的高校之一。1953年國家高等院校調整不再單獨設方向。上世紀90年代又恢復了道路交通研究方向,道路與交通領域的相關教學與科研依然設置在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內。經過十多年發展建設,浙江大學于2003年獲得道路與鐵道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并于2011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增設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兩個二級學科,又于2011年在土木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了道路與交通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71221日,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正式宣告成立,王殿海教授任首任所長。2022516日起,陳喜群教授任所長。

    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目前有專職教學科研人員10人,其中教授4人,“百人計劃”研究員1人,副教授5。教師隊伍包括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青1人、海外優青1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特聘專家2人。校外合作師資3人,其中新加坡工程院院士1人。多年來,研究所人員先后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以及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在內的國家級項目30余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勵7項,發表SCI/EI檢索學術論文500余篇,授權5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迄今為止,共培養博士研究生30余人、碩士研究生100余人,為社會輸出了大量優秀的高技術人才,已經發展成為國內交通工程領域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推動交通領域技術進步、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及服務地方交通建設作出重要的貢獻。

    浙江大學智能交通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一、交通管理。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宏觀交通仿真、中觀交通仿真、微觀交通仿真、仿真優化理論與方法、混合交通流特性、交通波理論、車輛跟馳理論、單點及網絡交通阻塞的形成機理、交叉口交通組織優化理論、路段交通組織優化理論、交通組織評價理論及方法等。

    二、交通規劃。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交通系統分析方法、共享出行、居民出行行為理論、城市交通供需結構優化理論、交通擁擠收費、停車系統規劃與停車誘導、網絡交通流演化機理、公共交通規劃等。

    三、交通信息。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交通大數據分析、交通檢測器優化布設、混合交通流參數視頻采集、多源交通信息處理、路網交通狀態識別與評價等。

    四、交通控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道路交通系統的建模、監視、優化和控制,匝道控制與限速控制、實時網絡路徑誘導、車路自主通信網絡、交通控制子區動態劃分、混合交通控制理論、網絡化公交信號優先控制技術、交通瓶頸控制、混合城市交通控制系統研發等。

    返回原圖
    /

     

  • 神马视频